本站导航
  最热文章
· 全国养生保健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认证
· 第三代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仪
· 高端私人医疗
· 李铭轩
· 美国LIFE自动生物能量检测康复系统
· 缅怀祖德弘扬孝道黄帝故里孝亲文化行
· 何为慧
· “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
· 考察海南万维诺丽果种植示范基地
· 顾奎琴
  联系方式
电话:010-87505366
传真:010-87505366
邮箱:jkcj99@126.com
工作QQ:787538841
网址:www.jkcj.org
地址:中国北京市大兴区盛坊路1号院3号楼207号(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锐创中心)
    当前位置:健康促进网 --
 
大健康 大数据 大改变

发布时间:2017-12-28  新闻类别:行业聚焦 点击次数:552

  岁末将至,回望2017年,是医药大健康行业迎来巨变的一年。一系列重磅政策密集出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初步试水,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逐步深入,医药分家、公立医院改革、民营医疗市场加速发展……这一切,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新政策让老百姓用得起药

  广州市民李曼(化名)近去公立医院看病,一个感受就是,医生诊费增加了,处方药物价钱便宜了。

  2017年,“医药分家”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今年4月24日,国家卫计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通知》,要求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全国公立医院在这一年取消实施了药品15%加成政策(中药饮片除外),破除了长期以来被民众诟病的“以药养医”模式。与此同时,通过行政补贴和调整医事服务费的方式填补缺口,使医院收入更加趋于合理。

  与此同时,2017年版医保目录出台,以及医疗支付向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转变,都将进一步影响医疗行业未来格局。

  为了改变目前药价虚高、药品中间流通环节过多的现状,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两票制”的推行,正给医药流通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

  为了让老百姓用上放心国产药,关于仿制药的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对口服固体制剂和化学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相关办法均已出台,一批“万能神药”面临淘汰出局。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出36项改革新政,其目的正是“为了让老百姓有新药可用,还能用得起新药。”

  新技术人工智能医疗爆发

  你在医院拍了个CT,帮你读片的可能不是医生,而是人工智能。

  如果说2017年是人工智能(AI)+医疗的爆发元年,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反对。这一年,人工智能医疗在“阿尔法狗围棋大战”效应带动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总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医疗在医学影像诊断、新药研发、疾病风险预判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面开花。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医疗将来“会不会取代医生,能不能取代医生”成为热议的话题。

  不仅是公立医院在引进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医生诊断病情,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在利用人工智能完善在线问诊模式。譬如国内在线诊疗第一平台平安好医生近就和智能语音技术公司云知声达到合作,试图打造听得懂人话的“AI家庭医生”。或许不久的将来,你拥有自己的医疗机器人“大白”不再是一个梦想。

  说到互联网医疗,不得不提2016年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医院”。2017年3月,国内首个互联网医院基地落地银川,包括丁香园、春雨医生、七乐康等在内的15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与银川市政府签约,获得筹办互联网医院的资质。一时风头无两的互联网医院随后却被浇了盆“冷水”。今年5月8日,国家卫计委相继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只有“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才能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其他形式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不得开展”。无独有偶,今年11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这份征求意见稿,业内期盼的放开“网售处方药”无望。与医药电商的监管政策趋严一致,官方对于互联网医疗同样抱着审慎的态度。但业内仍认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问诊,市场需求仍远远未被满足。

  新理念治未病健康管理大热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里阐述的这句话,如今不仅仅是中医在引用,从临床调理为主,转向疾病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正越来越受到认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提出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7年7月1日,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综合性法律《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医药行业“迎来发展春天”。利用中医药优势为老百姓提供可及的医疗服务成为国家鼓励的方向。而《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技术人员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也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带来利好。

  谁来为居民提供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关键。国家卫计委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95%以上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虽然这一数字遭到质疑,卫计委有关发言人也表示,签约之后服务还得跟上,但家庭医生未来作为健康守门人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关注官网公众号

Copyright 2013-2014 健康促进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原创最终解释权归 医学研究院
办公地址:中国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锐创中心3号楼2层207 邮政编码:100162
办公电话:+86-10-87505366 E-maill:jkcj99@126.com 微信公众号: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平台
京ICP备16028644号-1
  您是2007年网站开通至今第  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