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入中国已超过20年了,“互联网+”将使许多传统行业实现在线化、数据化,它正在改变人们生活。对于健康服务业,估计很快就面临着颠覆性变革,到时“网医”、“网健”将如网购一样普及。
创新健康管理观念与体系,人类可以运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技术,对疾病由消极防御(调理为主),转变为积极防御(管理为主)。或者说是将健康重心前移,先从综合大医院前移一部分到社区保健站,再将更多部分前移到对广大群众的健康管理上,而且这种管理除生理健康外还可扩大到心理健康,具体包括健康调查、数据分析、效果评估以及作出健康与心理干预、依据环境和节气变化提供相应健康咨询与心理辅导等。这正如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结果所表明的:“医疗因素对人的健康贡献8%,而92%都要依靠科学的健康管理来解决”。
我国以往医改总在提高社保能力与加强医院、医药管理上做文章,缺乏新内容且难有突破。而以“互联网+健康管理”为中心取代以往的医院调理为中心,这不仅是医学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解决我国医改主要矛盾的不二法门,从而对当前匮缺的健康资源重新进行佳配置,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医疗卫生成本,使社会医保承受得起,也让商业保险能有利可图。可以这样说,这既是当今世界健康产业发展总趋势,也是我国医改必须采纳的新思路、新方向。
把“互联网+健康管理”作为变革社会医保体系及商业医疗保险的核心内容,就要变“医保”为“健保”。如今,我国虽也成立了一些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和经营健康保险的寿险公司,但这些公司并不具备健康管理能力,也不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故赔付率较高,有的甚至超过100%.不能满足盈利要求当然就难以维系,因此当下还应支持创办具有健康管理能力与条件的、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来作为社会医保体系的补充。
以“互联网+健康管理”为中心来取代“医院为中心”,从而把“风险事后控制”转变为“风险事前、事中控制”,这就要求社会医保体系与商业健保公司,必须拥有保险、医学、网络、移动等多领域人才,能够精通医学、精算、风险管理、市场调研、条款设计、费率厘定、市场销售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能。因此,要树立以健康管理为主轴的医改方向,重构社会医保体系为社会健保体系,同时兴办一些以健康管理为主的商业健保公司,并且采用“互联网+健康管理”,共同作为医改内容。这样才能降低健康成本,使医改的“牛鼻子”能得以逐步解决并走上坦途。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把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可穿戴式设备、数据库、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新概念与手段,皆集成到健康管理体系中来,这也使得传统的以医院调理为中心的健康产业模式面临革命性变化。各种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传至健康监测终端,使患者远在千里之外也可每天24小时得到实时监测的连续记录,并马上获得大数据下的远程调理方案与生活方式指导。这种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以移动通讯为手段的诊疗技术,将使人类健康管理真正做到个性化、精确化、瞬时化,能因人、因时、因病而制宜。这种被人们称之为“定制医疗”新模式如今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