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导航
  最热文章
· 全国养生保健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认证
· 第三代中医经络健康检测仪
· 美国LIFE自动生物能量检测康复系统
· 李铭轩
· 缅怀祖德弘扬孝道黄帝故里孝亲文化行
· 何为慧
· “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
· 考察海南万维诺丽果种植示范基地
· 程立华
· 考察武当山太极湖国际酒店养生项目
  联系方式
电话:010-87505366
传真:010-87505366
邮箱:jkcj99@126.com
工作QQ:787538841
网址:www.jkcj.org
地址:中国北京市大兴区盛坊路1号院3号楼207号(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锐创中心)
    当前位置:健康促进网 --
 
孩子骨骼亚健康

发布时间:2020-1-8  新闻类别:全民健康管理 点击次数:463

VitD包括其它维生素类的缺乏史的搜寻很不容易,社会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病史也有变化。因为骨骼疾病,包括佝偻病毕竟是一种既有生物学又有社会学影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含VitD及钙的食品品种繁多,到处有售,城市中用不同剂量,不同方式补充VitD的儿童比农村多,但根据1994年上海市儿保所普查了有代表性的城市和农村3岁以内儿童1014人的结果,城市儿童发病率反较农村为高,所以VitD缺乏史固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不是绝对的,至于光照问题那就更模糊了。



就临床表现而言,从广泛开展防治佝偻病工作以后,典型佝偻病儿已不多见,而有轻微的,或短暂的、或间歇的、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的,又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体征典型者更不多见,而其它骨骼疾病一般非得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或影响骨或关节功能才会被认识,至于骨矿含量、骨密度测定在儿科的标准值尚待论证,临床应用中尚有争议,使用中存在一定困难。


??一、血液学检查


??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蛋白、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等是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特异性反映成骨细胞功能。婴幼儿成骨细胞功能随年龄、生长速度变化而变化。当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血中BALP活性上升,其改变先于影像的变化,所以被认为是诊断亚临床型佝偻病或骨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事实上这类病儿骨骼已经受到不良影响,也可认为是骨的亚健康状态。BALP试剂盒采一滴血经半小时后就可获得结果,认为有利于该类儿童的判断。有必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提出小于3岁儿童,或经简易诊断佝偻病儿如BALP介于200-250U/L者,有临床表现,尤其是骨骼改变并不典型者,可作为亚临床型佝偻病的诊断参考或骨亚健康状态的标志。BALP>250U/L可列入佝偻病统计。


??血生化测血钙、血磷灵敏度差(26.6%、20.3%)、漏诊多(73.4%、79.7%)、准确率低(48.4%、45.9%);ALP灵敏度虽高(86.0%),但易受肝、肾功能影响;


??25-(OH)D3是胆骨化醇和麦角骨化醇经肝脏25-羟化酶作用后的衍生物,血液中浓度高较稳定,它反映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是诊断早期佝偻病的可靠指标,对单纯缺钙引起的骨骼疾病包括佝偻病有指导意义,但25(OH)D3在持续减低三个月以上,才出现骨碱性磷酸酶升高,或出现佝偻病样的临床表现,因此,25(OH)D3减低时,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不一定异常。


??一、骨密度


??在骨密度仪(SPA)尚未使用之前,早年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是用X线照相,但由于受到投照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量丢失30%~50%时才可看出变化,影响了早期诊断。计算机数码技术的问世,并与X线放射吸收技术结合,用来对图像进行分析,使骨质变化的早期诊断仪器中又增加了新的成员。但是骨密度测量的方法太多,部位太多,目前尚无统一指标难以判定。


??三、峰值骨量的检测部位和仪器因素


??由于检测部位的不同,峰值骨量也不相同。不同的骨密度测试仪器、同一厂家不同时期生产的不同型号的仪器、同一厂家同一时期生产的在不同地域实验室所测峰值骨量都是不同的;另外,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测定点的准确性和样本量的大小都直接影响峰值骨量。


??四、骨超声评价



??骨的质量是抵御骨病的重要因素,骨质的常见的两种特性即弹性模量(E)和骨强度(S),都可借助超声检查进行衡量。超声可以作为一种筛选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工作原理,通过设备测定超声波在骨中的传播速度(UTV/SOS)、宽频衰减(BUA)、骨硬度、骨面积比率(BAR)、骨超声指数(OSI)等参数来评估骨健康。UTVlSOS及BUA是常用的参数,主要测量外周骨,如桡骨、尺骨、指骨、跟骨、胫骨或跟骨的不同区;可有或无图像。这些部位围绕的软组组织薄,容易测量,并较少影响宽频衰减值、声波速度等测量参数。


 
发表评论】【打印新闻】【关闭窗口  
最新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关注官网公众号

Copyright 2013-2014 中国健康促进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原创最终解释权归 医学研究院
办公地址:中国北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锐创中心3号楼2层207 邮政编码:100162
办公电话:+86-10-87505366 E-maill:jkcj99@126.com 微信公众号: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平台
京ICP备16028644号-1
  您是2007年网站开通至今第  位访客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IE6.0以上浏览器